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点击浏览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“”按钮

文化人 天下事
正在阅读: 加快发展历史经典产业 打造提振消费新引擎
首页> 光明日报 > 正文

加快发展历史经典产业 打造提振消费新引擎

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2025-05-08 04:55

调查问题加载中,请稍候。
若长时间无响应,请刷新本页面

  作者:何映昆(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)

  历史经典产业是“民族文化的瑰宝”,是传统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新时期,历史经典产业加速跨界融合,重构消费者与传统技艺的连接方式,发展成为消费市场的“新引擎”。

  一、历史经典产业深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

  历史经典产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,是满足民生需求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。历史经典产业涉及茶叶、丝绸、中药、瓷器、酒等众多细分行业,涵盖老百姓“衣食居用行、育教医康养、文娱旅美尚”等方方面面,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物质基础。推动更多个性化、多样化的历史经典产业产品走向千家万户,为人民提供高品质的消费产品,有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显著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  历史经典产业从古至今都是富民产业,是助力地方经济增长、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。历史经典产业贯穿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,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,不断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。当前,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,逐渐成为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是当地基层人民收入的重要来源,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新路径。如龙泉青瓷、龙泉宝剑、青田石雕、开化根雕等是浙江省山区26县的重点支柱产业,富民效益明显,仅丽水龙泉剑与瓷两大产业就吸纳从业人员超过三万,为百姓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。

  历史经典产业凝结劳动人民智慧,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提升人民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关键路径。历史经典产业承载着匠人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,系统保存着中华民族的技艺密码、习俗传统和价值图谱,构建起民族精神的文化坐标。如丝绸、阿胶、瓷器和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产品被誉为“四大国礼”,在外交事务中一直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,成为外交礼品的首选,从“衣被天下”到“美美与共”,历史经典产业充分展现传统中国工艺的最高标准,激发国民对传统工艺的自豪感,向世界传递中国美学价值。

  二、深刻把握消费升级、新一轮技术革新发展形势

  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,为历史经典产业引领消费品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。当前,我国消费市场呈现蓬勃活力,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转化为消费升级的强大动能,以绿色消费、文化消费、服务消费为主体的新型消费需求不断增多,个性化定制、品质化体验、高端化消费成为新趋势。这要求历史经典产业不断挖掘产业文化价值,持续开拓消费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满足消费者多元化、定制化、文化消费等需求,为传承千年的历史经典产业注入崭新活力,为提振消费、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,为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带来传承与创新双重考验。历史经典产业常面临文化传承、生产效率、市场竞争力的“不可能三角”,过度依赖传统工艺导致效率低下,盲目工业化则丧失文化独特性,而技术革新与传统工艺的融合恰能破解这一困局,亟须通过技术解码文化基因、数据重构生产逻辑、场景激活消费需求,实现生产力的质变跃迁。历史经典产业也需利用新技术进行跨界创新,增加产品品种,利用数字技术开拓营销手段,打通市场,以供给端融合创新有效带动消费需求增长。

  三、“四个加快”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

  加快推进数智深度融合,强化产品供给能力。立足产业发展需求,支持建设技术创新中心、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。鼓励使用数字技术解析传统工艺原理,推进传统工艺流程标准化。加快历史经典产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,形成一批数智赋能典型场景案例。支持构建历史经典产业大模型,建设配方、纹样、工艺等语料库和数据库,实现资源数据的有效贯通。鼓励对现有工艺流程优化再造,探索开发新工艺、新方法,对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工艺技艺予以升级和改造。

  加快推进文化资源赋能,开发新型消费市场。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,加大传统工艺和重点产品文化传播推广,推动历史经典产业文化挖掘和价值发现,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定位,构建龙头企业引领、特色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模式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培育拓展文化创新消费场景,将优质消费品纳入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范围,以满足高标准消费需求推动历史经典品牌振兴。加快与文旅、时尚、艺术等领域跨界融合,鼓励品牌与设计师、艺术家合作,推出联名款、限量款产品,以颠覆性创意、沉浸式体验、文化性消费引领产品产业升级。

  加快推进开放交流合作,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影响力。加大“文化+产品”国际推广力度。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、文化节展、文物展览、博览会、书展等各类品牌活动,展示高端产品,讲好历史经典产业“故事”。加强企业交流合作,举办产业博览会、国际性论坛等活动,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,通过名品推介、产业互动、海外推介等方式开展推广交流,打造优质中国品牌。支持国内企业“走出去”,加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产业文化交流合作,推动体现中华文化特色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。

  加快推进政策支持保障,优化产业发展生态。强化行业监管,提高对历史经典产业品牌、集体商标、证明商标、老字号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。支持院校开设历史经典产业相关专业,培养行业储备人才,根据产业技术传承特点,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人才评价制度,推动企业主导的实践培养,进行技术攻关实训,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。推动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等政策协同,鼓励地方根据发展需求设立产业发展基金,引导社会资本投入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5月08日 10版)

[ 责编:董大正 ]
阅读剩余全文(